摘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又稱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該病能引起母豬發情延遲,妊娠率下降,屢配不孕,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以及仔豬的呼吸困難和高死亡率。合理的免疫接種能夠降低發病幾率,減輕發病癥狀。
臨床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4~7天,最長可達數周。本病的臨床癥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一、急性病豬發病初期,體溫升高達40.5~41.5℃,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大量飲水,呼吸困難,病豬大便燥結,小便赤黃至棕紅,有的病豬耳朵、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呈藍紫色,個別患豬兩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妊娠母豬發病會導致流產、早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等,產后仔豬發病率高、成活率較低。
少數母豬表現為產后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仔豬發病可見呼吸困難,被毛粗亂,體溫升高到40℃以上,食欲下降甚至廢絕,腹瀉、漸進性消瘦,共濟失調,死亡率極高,耐過仔豬后期生長緩慢,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繼發其他疾病;
分新生仔豬呼吸困難,運動失調。生后因母豬無乳或初乳質量差,又繼發其他感染時,可見到腹瀉,糞便黃色黏稠,后變稀薄,脫水,消瘦,死亡。產后1周內死亡率可高達80%,甚至100%。耐過仔豬生長發育緩慢。
斷乳豬及育肥豬:以1月齡以內仔豬最易感,體溫高達40℃以上,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厭食、嗜睡、腹瀉,離群獨處或擠成一團。肌肉震顫,共濟失調,甚至后軀麻痹,漸進性消瘦,死亡率高,可達100%。育肥豬易感性較差,癥狀輕微,有的可見呼吸深快、呼吸困難、咳嗽和皮膚充血等。
種公豬:發病率低,約2%~10%。表現為厭食、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消瘦,但無發熱現象。缺乏性欲,精子數量減少,活力下降,影響配種率。
二、慢性病豬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性能下降,母乳減少甚至停乳;豬群體質較差,生產性能下降,個體生長緩慢,豬群免疫水平下降,對其他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抵抗力較弱,特別是豬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該型病癥是規?;i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主要發病形式。
種母豬及新生仔豬:主要表現為高熱,食欲減退或廢絕,咳嗽,不同程度地呼吸困難。間情期延長或不孕。妊娠母豬感染后,體溫上升到40℃以上,可出現流產、死產、胎兒木乃伊、弱仔。流產后,精神狀況好轉,有食欲,但無乳。有的豬皮膚發紺,耳朵發藍,稱為藍耳病。
部分新生仔豬呼吸困難,運動失調。生后因母豬無乳或初乳質量差,又繼發其他感染時,可見到腹瀉,糞便黃色黏稠,后變稀薄,脫水,消瘦,死亡。產后1周內死亡率可高達80%,甚至100%。耐過仔豬生長發育緩慢。
斷乳豬及育肥豬:以1月齡以內仔豬最易感,體溫高達40℃以上,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厭食、嗜睡、腹瀉,離群獨處或擠成一團。肌肉震顫,共濟失調,甚至后軀麻痹,漸進性消瘦,死亡率高,可達100%。育肥豬易感性較差,癥狀輕微,有的可見呼吸深快、呼吸困難、咳嗽和皮膚充血等。
防治:該病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可采取輔助療法,包括提高環境溫度、改善豬舍空氣質量和防止擁擠。發病期間,全群豬用板藍根粉,拌料應投喂口感好、能量高的飼料。為了控制繼發感染,可以注射、拌料或飲水投給抗生素或喹諾酮類藥物。
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捎命S芪多糖、板藍根、雙黃連等清溫解毒的中藥制劑,30%安乃近或復方氨基比林控制體溫升高;可用磺胺類藥和恩諾沙星抗菌消炎,防治繼發感染;可用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癥,解除呼吸困難。
【版權聲明】畜牧軟件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畜牧軟件網原創文章其他平臺轉載需注明來源且保持圖文完整性、畜牧軟件網特別說明的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所有刊登的文章僅供畜牧行業朋友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意見。若有不妥,請及時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772-263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