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是我國的傳統行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產業一方面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等引致的需求強力拉動,生豬產業養殖行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對生豬養殖行業的環保要求越發嚴格,中小散戶退出生豬養殖,加上生豬價格的波動性和周期性的影響,全國生豬出欄量略有下降。2019年,受環保政策、規?;B殖趨勢、“非洲豬瘟”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生豬出欄量出現較大幅度減少,同比下降21.5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隨著對生豬養殖的環保要求越發嚴格,中小散戶退出生豬養殖,加上生豬價格的波動性和周期性的影響,我國生豬存欄量總體處于下降的趨勢,已由2012年年末的48030萬頭減至2019年年末的31041萬頭。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較去年四季度末增長3.5%,能繁殖母豬存欄3381萬頭,增長9.8%。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10—2018年,每年消費豬肉均超過5000萬噸,豬肉是我國居民肉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4—2018年,國內肉類產品的生產結構中,豬肉產量占比均超過60%,超過牛肉、羊肉和其他肉類的總和,反映豬肉在我國食品消費中的重要地位,國內市場對豬肉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2019年,受環保政策、規?;B殖趨勢、“非洲豬瘟”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進而導致豬肉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全年豬肉產量4255萬噸,同比下降21.26%,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例下降至55.63%。 受“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影響,我國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下降,為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國務院及下屬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生豬生產供給、促進生豬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從土地、環保、融資、補貼等多個方面系統支持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將生豬產業發展提升到更高的戰略性地位。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2019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分別為121.68萬噸、119.28萬噸和199.42萬噸,占全國豬肉產量的比例分別為2.28%、2.21%和4.69%,占比較小。2019年國內豬肉供給不足,進口量有所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以散養為主,規?;潭容^低。但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等機會成本的增加以及環保監管等因素的影響,散養戶退出明顯,國內生豬養殖規?;某潭日诿黠@提升。根據農業部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生豬養殖戶比2015年減少8.5%,規?;B殖場的飼養比重則持續提升。2017年我國年出欄生豬100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出欄生豬占全國出欄生豬的比重為13.10%,較2016年增長了2.40%。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農戶”為主要養殖模式的企業已經將合作養殖戶的標準提高到500頭以上,規?;B殖將是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趨勢。 2018年,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后,規?;B殖場具有資金、人才、技術和品牌的優勢,而中小散養戶的疫病防控能力與規?;B殖場相比較弱,中小散養戶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較大。因此,規?;B殖將是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趨勢。 長期以來,我國生豬養殖是以農戶散養為主,中小規模養殖戶受規模的影響和資金、人員的限制,生產和管理還屬于粗放式經營,科學飼養的意識淡薄,精細化管理水平嚴重滯后。2010年以來,農業部先后頒發了《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意見》、《農業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旨在推進生豬及其他畜禽的標準化養殖,并且每年都會評選一批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共創建4989個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其中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示范場2066個。 生豬養殖的標準化也促進了養殖的精細化,精細化主要體現精細化的人員管理、精細化的飼養管理、精細化的豬場規劃建設、精細化的疫病防控。目前標準化的養殖場基本都做到了對豬舍的精細設計,在品種改良、飼料營養、母豬繁殖等環節的精細管控,在清潔消毒、疫苗接種、藥物保健、疫病監測等疫病防控環節的精細把握,并且非常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本次“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養殖場(戶)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養殖標準化和精細化要求將是生豬養殖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農業部制定了“調豬向調肉”轉變、在全國內采取“分區防控”的政策。未來生豬的跨省調運可能受到嚴格管控,豬肉市場的格局可能發生較大改變。由于我國北方生豬產區的本地消費能力有限,生豬跨省調運受到嚴格管控,將迫使大型養殖企業加大豬肉制品深加工的投資和布局。未來東北、河南等北方主要生豬產區的屠宰加工能力將明顯提升,以滿足“調豬向調肉”轉變的政策需求。同時,隨著“調豬向調肉”政策的執行,豬肉消費者對熱鮮肉的偏好可能受到影響,大型養殖企業將增加冷鮮肉及深加工肉制品的市場供給。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內以散養為主的養殖模式是引發豬肉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散養情況下,政府監管部門無法對散養戶進行全面監管,豬肉質量和安全無法保證,這種情形客觀上促進了國內高端豬肉品牌的發展。 一方面,能夠打造高端豬肉品牌的都是規?;酿B殖企業,對于規模養殖企業來說,食品安全的違法成本極高,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對企業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規模養殖企業將食品安全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規?;酿B殖企業具備更高的養殖和育種水平,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出肉質和口感更好的肉豬,以迎合消費者需要,同時養殖成本也因為規?;膬瀯荻?。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部分區域性的高端豬肉品牌,未來隨著生豬養殖企業規模的擴大,會有更多的高端豬肉品牌出現。
【版權聲明】畜牧軟件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畜牧軟件網原創文章其他平臺轉載需注明來源且保持圖文完整性、畜牧軟件網特別說明的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所有刊登的文章僅供畜牧行業朋友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意見。若有不妥,請及時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772-2632673。